1. 首頁
  2. /
  3. 專欄
  4. /
  5. 相遇在愛裡
  6. /
  7. 我的神父老師

我的神父老師

文 · 蔡文騫醫師

一個有溫暖陽光透窗而入的冬日午後,整理著門診病人的名單和病歷,在初診裡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:王神父。

第一次與王神父相遇,其實要回溯到十幾年前,在我過去任職的另一家南部醫學中心,王神父是皮膚科的老病人熟面孔,也是一位總是充滿笑容的好病人。神父從美國來台五十年,當時搬到高雄從事教育推廣工作,已七十多歲的他,仍然總是活力十足,在台灣四處工作奉獻。

神父不只是我們的病人,也是我們的老師。

因為不同人種間流行病學的差異,一些在國外普遍常見的皮膚腫瘤,在台灣病人身上並不常見,但做為長期在台灣活動的美國白人,台灣熱情的紫外線經年累月以來,在神父身上產生了許多難以逆轉的傷害,神父的皮膚被診斷出過各式各樣的皮膚病變,例如數量眾多的日光角化症、鱗狀細胞癌,甚至台灣人相當少見的表面型黑色細胞瘤。

即使時常必須忍受手術、切片檢查、以及零下196度液態氮冷凍的肌膚痛楚,神父總是微笑地讓我們在他身上劃刀與治療,一面與我們閒聊,關心我們臨床工作的辛苦以及生活煩惱。

好多年後搬家北上,來到輔大醫院工作,本來並不認為會再與王神父有交集了,偶然從新聞報導裡知道,中文流利的神父在來台53年後,終於入籍中華民國,成為正港台灣人,也繼續他做喜愛的教育工作。

沒有預料到的是,再次遇到神父,是在我自己的診間裡,88歲的神父因為年邁與體力下降,住進了輔大的頤福園接受照顧,神父也因為皮膚的微恙,坐著輪椅被帶到了我的門診。

對於過去的皮膚手術治療細節,神父無法完全記得了,但神父頭皮、後背接受腫瘤手術與皮瓣補皮的縫合痕跡依然清晰,沿著疤痕輕觸我幾乎可以重新閉眼想像出手術的場景,那是神父過去用身體教導我們的,在我是年輕的第一年、第二年住院醫師的時候。

當天的門診,剛好有輔大的見習醫師來跟診,我徵詢神父同意,可不可以讓學生摸一摸他臉上的日光性角化症病灶,雖然皮膚科是以肉眼診斷型態為主,但用指尖觸診的溫度和記憶,也是輔助診斷的重要學習,日光角化症的表面摸起來特別粗糙崎嶇,和一般的光滑皮膚截然不同。

一面跟見習醫學生解說,我忽然又想起,十幾年前,我的老師和學長,也是這樣商請神父讓我試著摸看看他的病灶皮膚,於是我們從神父身體上學習並且永遠記得了這些疾病。

跟神父約定了下次的手術時間,這一次輪到我幫神父主刀,醫學知識與手術技巧的學習永遠無止無盡,但最珍貴最深刻的,依然是病人以切膚之痛教導我們的那些,我知道,他們能教給我們的,總是比我們能為他們做的更多。        

有一瞬間,我真的相信了,隔了十年和三百五十公里的遙遠距離,這不可思議的再次相遇,必然有神在。



徵稿啟事
本網站內容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所有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
(02) 8512-8888 輔大醫院人文處 分機21012
243 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